top of page

250105-第七屆國際五旬宗大會會後感3

許琳茵傳道

2025年1月5日

第七屆國際五旬宗大會會後感3

第七屆國際五旬宗大會每一晚都有培靈聚會,是開放給教會信徒參與的。每晚聚會前有半小時的禱告時間,由各地區的牧者主領,為聚會內容禱告、為講員禱告。一個充滿五旬宗特色的聚會,除了熱情澎湃的詩歌敬拜與方言禱告外,當然不少得講道後的禱告服侍。我認為被服侍前的聽道是很重要的,如果能連續出席這類幾晚的聚會,必能使人對屬靈的事越來越認識,對聖靈的工作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追求。幾天晚上的培靈會,從第一晚要多加鼓勵才出到台前領受服侍,到第二、第三晚,能自行出去台前,不用陪伴,看到同行的幾位肢體對聖靈的渴求也一點一點的增加。

作為牧者,參與這類培靈會,到了服侍的時段,有時也會猶疑自己是否應該被服侍,尤其帶著肢體同行時,更會覺得自己要作服侍,沒有多想自己要出去領受什麼。但神的話總會帶來提醒、激勵、安慰。第一晚培靈會由馬來西亞神召會的會督王錫良牧師主講,他以《列王紀下》第四章提到的兩個婦人作比較。經文記述的第一位婦人是先知門徒的妻,主動尋求以利沙幫助解決經濟困難。以利沙教導她收集瓶罐,讓她經驗了倒滿油的神蹟,最後解決了當下的困難。第二位是住在書念的婦人,她看出以利沙是神人,常常接待以利沙,但一直沒有向以利沙表達需要幫忙。甚至以利沙主動問她有什麼需要,她的回應也是一無所求。即使書念婦人表示沒有需求,以利沙仍然宣告上帝會賜她一個孩子,結果她果然得了一個孩子,是超出她所想像的。第一個婦人有所求,求得到了,油的供應就止住了(王下4:6) 。第二個婦人無所求,只單單滿足於神人的停留(神的同在) ,結果神給她的超出她所求。王牧師提出我們要選擇成為哪一類人,是只求神解決問題,卻不太關心神是否同在,抑或是完全滿足於神的停留、神的同在,別無所求。

講道後,到了呼召人到台前領受的時候,我來到台前,看著講員在台上走來走去,心裡想,我也想像書念婦人一樣,我也想神人停留,我也要滿足於神的同在。後來牧師來按手禱告,我心裡有很大的滿足,覺得所求的已得著,就站著以方言禱告。再過一會,有另一位牧師來為我按手禱告,我覺得不想倒下,於是想用力站穩,但即時便想起,為何我要用力抗拒聖靈的工作呢?於是立刻放鬆下來,就坐在地上。聖靈提醒我,不要因為身份而抗拒聖靈的觸摸,不要想是否需要,只要歡迎、順著聖靈的運行,聖靈會以最合適的方法作工。

回想幾次參加培靈聚會的經驗,總是先從聽道中被神的話觸動,讓自己對聖靈的運行作工有了認識,有了渴慕和期待,接著在服侍或實踐時就更容易經驗到聖靈的臨在。

上週牧師講道中提到要長進,在新一年的開始,也願自己在對屬靈事物的認識有長進,對聖靈的運作體會經驗上有長進,對神的渴慕也要有長進。

鼓勵大家可在網上重溫幾天的培靈聚會內容:

第七屆國際五旬宗大會第一天培靈會內容重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kPFeNMLww&list=PLg_0kzSswXV3qgWywrJksMKGyw6ZW_RIH&index=1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