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耀傳道
2023年10月22日
成為有福快樂人
人人都期望自己得到快樂,正如奧古斯丁說:「明顯地,你不能找到一個不要快樂的人。」[1] 今天,當我們打開新聞Apps或報章看到不同消極的新聞,或收到一個突如其來不平安的信息,我們心裡的快樂可能會即時消失,繼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哪我們可以有辦法解決這問題嗎?這是可以的。在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所講的「有福」(Makarios) 不單是「快樂」,更「超越快樂」和「超越文化」,聖經裡的「有福」(Makarios) 是指一種由心湧現的特殊喜樂和滿足之生命狀態,關鍵就是人與創造天地的父神聯繫。[2] 就好像耶穌在地上生活與天父聯繫一樣,所以,面前的困難、際遇絕不會影響耶穌的滿足與喜樂。有福的人像詩人所說的一樣「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3) 而聖經所寫的八福是這樣的: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太5:3-10)
聖經學者理查茲以耶穌的價值觀與世人的價值觀作對比:[3]
耶穌的價值觀 | 對立之世人的價值觀 |
心靈貧窮 (虛心) | 自信、能幹、依靠自己 |
哀傷 (哀慟) | 尋歡作樂、享樂主義、「嬉皮派」 |
溫柔 | 驕傲、強勢、具權威 |
飢渴慕義 | 自滿、「懂變通」、講求實際 |
憐憫人 (憐恤) | 自義、「有能力照顧自己」 |
內心純潔 (清心) | 「成熟」、世故、心胸開闊 |
締造和好關係 (使人和睦) | 爭競、好鬥 |
為義受迫害 (為義受逼迫) | 識時務、受歡迎、「別無風生浪」 |
以上的對比非常值得我們參考,或許是未信耶穌還是已信耶穌的人,當我們不知不覺走向世人的價值觀,相對耶穌的價值觀便會減少,因而那由心湧現的特殊喜樂和滿足都被消退。所以我們唯一的方法就是藉著耶穌基督與神和好並與父神建立美好的聯繫,學習並踐行耶穌的價值觀,這樣,我們便可成為越來越有福氣的快樂人。
[1] 黃鴻興,《天國快樂人-從八福塑造樂活信徒》(香港:天道書樓,2022年12月),21。
[2] 邁克爾‧威爾金斯,《國際釋經應用系列40A-馬太福音(卷上)》古志薇、陳秀媚譯(香港:漢語聖經協會,2016年7月初版),227。
[3] Lawrence O. Richards, The Teacher’s Commentary (Wheaton, I11.: Victor, 1987), 541. & 邁克爾‧威爾金斯,《國際釋經應用系列40A-馬太福音(卷上)》,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