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日 - 親情、友情
近期早上禱告會後的分享,牧師都是用箴言書來鼓勵肢體,特別這幾天是教導朋友關係,每一個人在成長的各階段中,都會認識不同的人。由幼稚園至大學期間,大家可以思想一下,是否已有一班深淺不同程度的朋友在交往。有研究指出,當人年紀愈大時,好朋友所給予的益處可以比親人來得更重要。而英國牛津大學心理學家Robin Dunbar提出的「鄧巴數字」(Dunbar’s Number),表示人受限於腦容量和時間限制,人類沒有辦法維繫超過與150人的友誼關係,而最親密的可能只有5位朋友。研究的資料可提醒我們今天,在我們的有限人生時間中,需要好好投放建立朋友的時間,當建立好後,必需好好珍惜和持續交往。
箴言中有一句話「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17:17)我們一生最少有兩種關係建立,一是親情,其次就是友情。人不能像一座孤島,獨來獨往,獨自生存。在這兩種關係中前者不能揀,而後者卻可按照自己的心意來選擇。那一種情是你樂意花時間建立?當你有事時,那一種容易幫到你呢?常言道「打死不離親兄弟」,而朋友關係,也可以「情同手足」。問題是在這愛心漸漸冷淡的世代中,好像這兩種情看似越來越淡。
若是「鄧巴數字」研究出,人可以用最盡的時間去與150人建立關係時,我們會否在日常生活中,樂意花一點時間與家人和朋友建立進一步的關係,使感情和友誼可穩固一點。你與家人關係穩固嗎?大家能夠彼此關顧嗎?有彼此需要嗎?你與朋友之間的關係是膚淺抑或是有深度的呢?只是飲食朋友,抑或是可以分享心中喜與憂?更進一步是可出生入死的階段呢?無論是親情或是友情,這兩種關係都不會自動增值,而是大家要付出代價來增值。可能是時間、心思、言語、行動,都需要共同付出。智者在箴言書中已指出,朋友要時常親愛,即朋友可建立有情有義的關係,而兄弟生來就是要在患難中出手相助。
更重要的,聖經教導我們,「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4:19)主的愛是捨己的,當我們效法耶穌的行動時,無論是親情或是友情,都能暢順與家人和朋友建立進一步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是需要進深的,而不是停留不動。
在香港現時的環境氛圍,家人或是朋友間的關係都像是疏離和冷淡的,甚至不能彼此信任,有事不會分享,有難獨自承擔,有飯自己食,有錢自己花。彼此間像是同住者而不是家人。而朋友方面,只是風花雪月而不能分享所面對的困境挑戰。求主使我們懂得回歸聖經,按照聖經所教導的「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 的道理。」(太7:12)我們除了與神建立關係外,也要花時候與家人和朋友建立關係,因為,未來是彼此需要的,兩大關係是缺一不可,像人的兩條腿,同步前行。上帝給人家庭關係,也給人有朋友。就是在家中有關係,在外也有好關係。「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究竟,你會否按照「鄧巴數字」的研究,花時間去與5個人建立更穩固又健康的友情/肢體關係。我們有原生家庭和家人,感謝主!我們也有屬靈家庭「彩蒲堂和肢體」,鼓勵你花時間去好好建立兩者關係,而且是關係有根有基的漸漸堅固,不容易被拆散和因小事而破裂,願聖靈給我們能力,彼此接納和寬恕,一同被激勵和成長得成熟。祝福你與家人和肢體一起生根建造,由家出發。共同締造美好家庭和生死與共的友情關係,直到主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