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 - 家事報告
教會已恢復實體聚會(早堂兒童主日學仍然繼續暫停),肢體進入會場前,請依照工作人員指示,接受防疫安排。為照顧未能出席聚會者,教會繼續同步直播兩堂崇拜。有關連結已於各群組發佈,未能同步參與的肢體,可之後上網收聽講道錄音。並建議下列人士暫停出席主日崇拜聚會直至另行通告為止︰1.曾與確診患者有接觸者。2.正進行隔離或強制家居檢疫者。3.身體有不適(發燒、呼吸系統感染、嘔吐、腹瀉等徵狀)。 教會正堂及分堂暫停對外開放(除預先安排之聚會),如肢體需要到訪或協助,請先聯絡同工,以便作出安排。 為配合政府規例(參與人數不可多於場所可容納人數的50%)及有效管理出席主日崇拜人數,計劃出席12月6日(下主日)早、午堂崇拜及午堂兒童教會的肢體,請填寫網上報名表,截止日期︰12月4日。另當天亦會於網上同步直播聚會,連結稍後於各群組發放。查詢︰許琳茵傳道。 分堂祈禱會將於12月5日(六)下午六時於分堂舉行,鼓勵肢體積極出席,同心禱告。查詢︰蘇文耀同工。 本年度會友禮物及年曆於12月6日(下主日)至27日經由小組長派發,未有小組的會友請向鄭意茹姊妹領取。另歡迎未有參與小組的
2020年11月29日 - 轉眼注視耶穌
經文:林後4:16-18 引言︰ 每當生命遇到困難時,通常眼睛都會注視困境上,而且越望越驚慌。要找出可以提升屬靈視野的秘訣,免得疲倦灰心。 ※ 究竟基督徒在困苦中該如何自處及找到能力之源而剛強起來? I. 人必有喪膽的時候(林後4:16-17) ※為何會喪膽?原因是苦難的存在… II. 喪膽會帶來什麼後遺症? ※失去信心、勇氣及屬靈視野 III. 保羅說到不喪膽的秘訣是什麼? ※保羅信上帝超過一切惡劣的困境 總結︰ 有主生命的基督徒,不是不會跌倒和失敗,乃是每次跌倒和失敗時,能夠再次站起來。而且承認一個事實,不是永不會跌倒和失敗,乃是不會永久跌倒和失敗,至終必得勝有餘。 「專一注視耶穌,就是那位信心的創始者和完成者。他因為那擺在面前的喜樂,就忍受了十字架,輕看了羞辱,現在就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 聖經新譯本) 問題思想/小組討論 1. 人生中不如意事十居其九,可怎樣操練和增強信心作回應? 2. 當肢體落在諸般困境時,可如何幫助肢體面對? 3. 你如何理解至暫至輕的苦楚? 4. 當面對苦難時,如何可以克服灰心喪志和信心不足呢? 5. 我們
2020年11月29日 - 免得疲倦灰心
「一直注視着耶穌,他是得勝者,開啓我們的信心,也成全我們的信心。因為喜樂在前面等着他,他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現在他坐在上帝的寶座旁邊那尊貴的座位上。想一想他如何忍受罪人種種的敵視,你們就不會疲倦灰心了。」聖經.新普及譯本(來12:2-3) 大家可能都聽過鱈魚和鯰魚的故事,就是美國有一些做魚業生意的人,他們將波士頓的活鱈魚運到西部灣區市場出售。由於車程遙遠,以致鱈魚在送抵西部時已經奄奄一息,甚至是死魚一條。而這些魚業生意人靈機一觸,想到一個方法,就是放一些鱈魚的「天敵」鯰魚到鱈魚的大水缸中,這個策略果然成功,鱈魚因為鯰魚同在缸中一起時,怕被弄傷或弄死,一路上不敢掉以輕心,常在作戰狀態之下。因此,到了西岸時這些鱈魚仍是生猛清醒,不致成為死魚。 要成為基督徒是不容易的,而堅持在信仰路上不退後的就難上加難了!基督徒面對困境,是否可以轉變態度,把自己比喻為鱈魚,以困境比喻為鯰魚,困境是要我們儆醒作戰,不致懶懶閒閒不務正業。我們可以與困境共存一段時間,時候一到,所有困境必能迎刃而解,艱苦有時過。 希伯來書作者提醒基督徒,信仰上無論面對什麼困難境況
2020年11月22日 - 珍藏於心
經文:詩119:9-16 引言:你為何參加/不參加背經比賽? 1. 遵行 2. 傳揚 3. 默想 總結:背誦是一種手段,將神的話存記於心是目的,愛慕神才是原因。 思考問題: 1. 你對背誦神的話有何心態? 2. 你認為為何要背記聖經內容? 3. 如何可以幫助自己記住神的話?
2020年11月22日 - 家事報告
教會已恢復實體聚會(早堂兒童主日學仍然繼續暫停),肢體進入會場前,請依照工作人員指示,接受防疫安排。為照顧未能出席聚會者,教會繼續同步直播兩堂崇拜。有關連結已於各群組發佈,未能同步參與的肢體,可之後上網收聽講道錄音。並建議下列人士暫停出席主日崇拜聚會直至另行通告為止︰1. 曾與確診患者有接觸者。2. 正進行隔離或強制家居檢疫者。3. 身體有不適(發燒、呼吸系統感染、嘔吐、腹瀉等徵狀)。 教會正堂及分堂暫停對外開放(除預先安排之聚會),如肢體需要到訪或協助,請先聯絡同工,以便作出安排。 午堂崇拜後於幼稚園辦事處舉行聯合祈禱會,請肢體預留時間出席,同心為教會禱告守望。查詢︰許琳茵傳道。 為配合政府規例(參與人數不可多於場所可容納人數的50%)及有效管理出席主日崇拜人數,計劃出席11月29日(下主日)早、午堂崇拜及午堂兒童教會的肢體,請填寫網上報名表,截止日期︰11月27日。另當天亦會於網上同步直播聚會,連結稍後於各群組發放。查詢︰許琳茵傳道。 分堂祈禱會將於12月5日(六)下午六時於分堂舉行,鼓勵肢體積極出席,同心禱告。查詢︰蘇文耀同工。 本年度會友
2020年11月22日 - 「合一」的信仰見證
五旬宗與非五旬宗信仰在歷史的裡頭都有她們不同的發展與建樹。教會本是一群被神呼召出來的人,那我們作為五旬節信仰的人會否眼中只有自己,而不顧別人,我們究竟是被誰呼召出來的呢?在過去,早期的五旬宗宣教士在一開始是願意與主流的宗派宣教組織合作,但是在出現「信仰的排他性」時,「合一」便成為泡影,更失去了在信仰生活中作見證的好機會。 新普送(WW Simpson)是神召會著名的宣教士之一,他是早期進到中國的宣教士。原初他是基督教宣道會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CMA) 的成員,他與CMA的其他的宣教士來到中國作宣教。在固有的信仰基礎下,他拒絕了說方言是靈洗證據的教導,他認為自己已經接受了靈洗,所以表示方言是多餘而且不必要。但是及後轉變了,因他不僅獲得了靈洗的經歷,還有說方言的恩賜,他堅持將說方言作為靈洗的標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再受CMA的允許和認同,因宣道會委員會表示:「我們相信神聖的信仰者會在他的完全中接受聖靈,但沒有說方言或其它超自然的表現。」最後,新普送拒絕簽署聲明下而辭職離去。 新普送於1915年回到
2020年11月15日 - 家事報告
教會已恢復實體聚會(早堂兒童主日學仍然繼續暫停),肢體進入會場前,請依照工作人員指示,接受防疫安排。為照顧未能出席聚會者,教會繼續同步直播兩堂崇拜。有關連結已於各群組發佈,未能同步參與的肢體,可之後上網收聽講道錄音。並建議下列人士暫停出席主日崇拜聚會直至另行通告為止︰1.曾與確診患者有接觸者。2.正進行隔離或強制家居檢疫者。3.身體有不適(發燒、呼吸系統感染、嘔吐、腹瀉等徵狀)。 教會正堂及分堂暫停對外開放(除預先安排之聚會),如肢體需要到訪或協助,請先聯絡同工,以便作出安排。 為配合政府規例(參與人數不可多於場所可容納人數的50%)及有效管理出席主日崇拜人數,計劃出席11月22日(下主日)早、午堂崇拜及午堂兒童教會的肢體,請填寫網上報名表,截止日期︰11月20日。另當天亦會於網上同步直播聚會,連結稍後於各群組發放。查詢︰許琳茵傳道。 聖餐崇拜及聯合祈禱會於11月22日(下主日)舉行。請肢體預留時間出席。 為鼓勵肢體參與教會事奉,現正招募新一批事奉者,申請表格可於接待處索取,填妥後請交許琳茵傳道。事奉崗位的工作內容可參閱申請表,肢體亦可向有關部門
2020年11月15日 - 疫症下崇拜模式的反思
經文︰約4:23-24;太22:37-40 引言︰ 崇拜主,不在乎地點或形式,在乎參與崇拜者有否用心靈和誠實的態度。 I. 網上崇拜的爭議點 ※ 崇拜重點只在乎參與者有否心靈和誠實敬拜主,而不是地點或形式問題! II. 網上崇拜的優勢與不足之處 ※ 實體崇拜,可以有群體性的彼此互動。若沒有專心和投入聚會中,也是不足。 優勢︰ 不足處︰ III. 教會可如何善用網上資源 ※透過網上的各項聚會可作培育、佈道和牧養關顧 總結︰ 無論是實體崇拜或是網上崇拜,重點是聚會中有沒有神同在而不是什麼形式;另外是聚會的人是否有預備心和分別為聖的心敬拜主;神是充滿全地,不受阻隔,我們只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神和愛人,甚麼形式都不是重點! 問題思想/小組討論 1.網上崇拜與實體聚會有何不同之處?你喜歡那一種形式? 2.兩種形式的聚會各人有異,但崇拜重點是什麼? 3.實體與網上崇拜兩者,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呢? 4.彩蒲堂日後的崇拜和其他聚會,兩者並行採用,你覺得如何? 5.無論什麼形式崇拜,敬拜者的心是最重要的?你認為如何?
2020年11月15日 - 持守禱告,面對挑戰
近期,看見肢體或家人面對疾病或是面對不同的困難時,令我擔心的,就是信仰根基是否穩固,平時所建立的信仰生活和各樣操練,是否足夠讓這些肢體信心不動搖,仍可站立得穩! 以弗所書5:16-17提醒基督徒「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愛惜光陰」在現代中文譯本譯「要善用每一個機會」,在我們的生命裡,錯過了多少次機會呢?或者是沒有好好去運用神所給我們的機會。無論我們現在的生命或生活如何,時間都不會返回或停留,只有好好把握怎樣度過還有的每時每刻,而且要不斷作出調整或改變,為的是要活得更好和做到更好。 聖經提醒基督徒,末世時刻要儆醒禱告,因為基督徒將要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有難度,我們有否預備好信仰根基和倚靠主的心態去接受即將來臨的各樣挑戰? 我們要好好反思,在屬靈生命質素上要怎樣不斷提昇?現今基督徒的靈性容易脆弱及軟弱無力至跌倒,若沒有屬靈危機感,信仰生命會平淡或是失去影響力,面對較困難的事時,就倒下來。要信仰生命堅固和不斷成長進步,能夠面對任何風浪,不是只靠每週聚會或是門徒訓練課程或是查經班,而是每個基督徒要認真
2020年11月8日 - 畢業感言2
11月6日(五) 是神召神學院的畢業禮綵排。沒錯,我今年又畢業(道學碩士)了,因此有了「畢業感言2」 。還記得2018年基督教事工碩士畢業時,因為畢業人數太多,每位畢業生只能分得15-20個座位可邀請親友,想不到今年畢業更因疫情影響,每人只能分配5個名額(憑卡進場),其他親友當天只能在YouTube觀看直播。 畢業禮綵排中與一眾奮鬥多年的同學相聚,除了全時間的同學,大部份兼讀的畢業生都花了十年八載的時間來完成學位,才能參與當天的畢業禮綵排。其中一位同學說他在場刊畢業感言中寫了「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傳12:12) 還笑說他要叮囑兒子不要讀那麼多書。聖經確實說出了真實狀況,特別很多人都是在職進修,工餘還要讀書,身體加倍疲倦,所以同學畢業時都是鬆了一口氣的樣子。值得思想的是,明知這樣會身體疲倦,為何還要讀這麼多書?是為了符合入行資格嗎?是為了找份更好的工作嗎?是為了得到晉升機會嗎?畢業同學中,有已經在作牧師的,有本身已經有博士學位的,亦有不是在教會中工作的,大概上面所說的,都不是他們讀書的原因,然而卻仍